封面副標題:

誇20世紀中至21世紀初,
誇台灣、美國、中國、亞太,
人生旅程、事業生涯、心思意念、靈路歷程


封底內容簡介:

誇20世紀中至21世紀初,
誇台灣、美國、中國、亞太,
人生旅程、事業生涯、心思意念、靈路歷程。


書中56篇或長(長到一篇文章可以成為一本書)或
短(短到不滿一頁)的文章描述每一段曾經歲月、
人生階段中的人、事、物、情、信、念,包括
學習途程(小學、中學、大學、研究院)、
事業生涯(菜鳥工程師到創業公司CEO)、
留學生涯(離鄉背景、打拼學業)、
情感(愛情、親情、友情)、慢跑人生、
懷念故人寵物(亡妻、朋友、同學、同事、愛狗)、
旅遊記錄、特殊事件、基督信仰等。

平凡人的曾經歲月或能激起共鳴、分享經驗、提供戒鑑 、
引人歸主。


 

 

 

 

作者簡介

李偉宗(William W. Lee),字世橋。

畢業於台灣的竹師附小、新竹中學、台灣大學工學院電機系(學士)、
美國洛杉磯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研究院電機系(碩士),並曾在南加大隸業一些博士相關課程。
雖學電機、電子、電腦工程,且畢生事業生涯都在
電子、電腦相關的高科技領域,但自幼喜好文學、音樂。
年輕及中年時期常投稿至台灣的中央日報及
美國的世界日報等報紙的副刊。
2004年10月底自電子、電腦事業生涯退休後,
帶當時仍在世的亡妻環遊世界五洲四海,
並從事於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如寫作、網站設計等。
2017年開始計劃出書,此書是人生中第二本著作。

 

 




「 文 青 」 的 生 命 史
黃 碧 端 序


黃碧端女士曾任國立中山大學外文系系主任、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榮譽研究員、國家兩廳院副主任、國立暨南大學外文系創系
主任、教育部高教司的司長、國立暨南大學的人文學院院長、國立台南藝術大學校長、行政院文建會主任委員、總統府國策顧
問、國立中正文化中心藝術總監、教育部政務次長、中華民國筆會會長等。有幸承蒙黃碧端女士賜序,非常感激。

偉宗的《曾經歲月》可以說是一個六〇年代「文青」的生命史。認識偉宗已經是五十多年前的事,當時剛從台大電機系畢業的
偉宗就是個文青,我剛要進台大。我們因為文章都發表在當時的「中央副刊」版面上而有些聯繫。隨後偉宗服完兵役出國念書,
彼此也就失去了音信。

沒有想到的是,四十多年後,有一天我忽然接到了偉宗輾轉捎來的電子信——他退了休,開始找尋散在各處的失聯老友,
而且用他的電機專長架了一個網站,替一些朋友們把網路上找到的平生資料整理建檔。我當時正要從台南藝術大學的的校長
職務卸任退休,偉宗把他搜集到跟我相關的資訊編成的網 站,送給我作為退休禮物。說實話,這對任何人都該是一個喜出望外的
禮物,即使幾年後臉書問世,也具備了為個人保存網上資料的功能,但偉宗這個經過分門別類、現在依然有時增補新訊息的網頁,
仍常 是我想不起某些資料時的救星!

不久之後,偉宗跟太太菊齡在他們到世界各地遨遊途中回到臺灣,我們在台北終於又相見,那是2006年,也是我第一次看到
溫婉可親的菊齡,沒想到數年後菊齡因心血管疾病猝逝,那一面也成了最後 一面。

可是除此以外,漫長的歲月中,我只約略知道偉宗退休前一直在他的電機領域工作,其餘是空白的。從那時到現在,又已經
十多年過去,最近忽然收到偉宗的信,說他要出書,希望我給他寫一個序。 快六十年的老友,我當然樂於應命。而因為要寫序,
我有機會先讀了他的新書內容,除了填充了我不知道的,偉宗的生命經歷,我也更感覺到,這不止是「一本書」而已,它是一本
非常誠懇的生命史。所以會是「生命史」,是因為偉宗這個文青,隨時都在為自己作紀錄。他求學的時候的老師、校長,他的父母、
手足,他出國念書、旅行的見聞,他對同學、同事、朋友,甚至偶然遇到的小人物……的觀察和感想。

他其實不是在創作而是在紀錄,一個勤快、誠懇、文字簡潔樸實而又有自己風格的紀錄 者。他紀錄的時代和生命,我們這一輩
很多人都多少有類似經驗,但少有人這麼鉅細靡遺,這麼不矯飾不做作地紀錄。

偉宗的文字平實誠懇,但自有魅力,也時時顯現巧思。但是最難得的是,他這麼真摯地把生命中 的許多細節許多想法如實寫下來。
我們雖然不像上一代飽經戰亂,但是我們的生命的曲折,也是我們的下一代所難以了解,甚至相當陌生的。如果年輕一代也有機會
看看偉宗這本《曾經歲月》,可以補足很 多歷史課本難以觸及的時代悲歡。

書中我特別覺得,他所寫菊齡的母親在1981 年回到大陸去探親的一系列文章, 可以說是非常珍 貴的史料。那個時間點中國剛從
慘烈的文革走出來,仍極度貧困,也仍在相當高壓的管制下。透過老太太的見聞,偉宗清楚地作了後文革第一時間的庶民紀錄。
那時台灣的人還不能赴大陸,回去的都是從海 外,但回去的人少有能像黃老太太那樣,花相當長的時間,實地住在不同地區的
親人家中,體會他們的生活和思想,不帶成見也不矯飾,甚至於也不強作同情地留下紀錄,……這系列是《曾經歲月》全書最長
的篇章,偉宗也在幾十年後,大陸又經過天翻地覆的改革,從當年一窮二白的落後,銳變成富強進步、 全世界一方面刮目相看,
二方面開始警戒、甚至產生敵意的國家。這樣的快速而強烈的對比,是幾千年的人類歷史當中都不曾發生的,偉宗對於當時的記述,
在幾十年後一一注明前後的對比。這幾乎有一點 寫史的存心了。

我相信,《曾經歲月》值得很多同代人從閱讀中看見自己走過的路,也值得很多年輕一代,從中 讀到他/ 她們的長輩如何從離亂
艱困的上一代,苦樂交織地走出自己的人生,交棒給下一代。


 

 

用 心, 觸 動 人 心
張 孟 晉 序

張孟晉(Steven Tiong)先生是馬來西亞的拿督(拿督是馬來西亞對有地位和崇高名望者尊稱,也是終身榮譽身份),是著名華人
領袖、企業家、主內弟兄。我與他在Facebook(臉書)上結識,曾於數年前拿督來南加州時在Irvine(爾灣)三和海鮮餐廳與他和
夫人有一面之緣,並不斷在臉書上欣賞他分享智言,對他心存敬意。拿督張孟晋任神飛航天環球商務有限公司執行總裁、北京神飛
航天應用技術研究院國際事業部總執行長、美國加州大學(亞太)執行董事、世界直銷(亞太)研究中心直銷管理專家、馬來西亞
講師協會會務顧問、曾任中國 500 強民營企業集團子公司執行總裁等(尚有其他諸多頭銜就不全列於此了)。有幸承蒙張孟晉拿督
賜序,非常感激。特註:拿督 張孟晋先生於 2021 年 10 月 16 日病逝於馬來西亞,神佑其在天之靈。

2019 年 10 月 18 日 有幸與偉宗兄於美國洛杉磯爾灣相聚,並獲贈著作「三載魚雁」,一本以愛為名所寫下的生命記憶。

偉宗兄孝悌友愛、念情有義、細膩謙卑、溫文儒雅、對生活充滿著熱忱,對未來歡喜盼望;於原生家庭、於親人友情、於公於私、
於己於人的哲理、上半生的精神、下半生的精采、都在此書中展露無遺,再三咀嚼,回味無窮。

「你在世界日報上的文章,從開始我們都看過了。」這是偉宗兄母親大人在信函中寫的一段話。我反覆看了幾遍,那是滿滿父母的
愛與肯定,令人感動萬分。

閱讀此書,時而眼眶帶淚,時而滿心喜悅,時而捧腹大笑,時而盼望期許,更多時是不舍將已疲憊的眼睛合上。用心經營生命的人,
所寫下的生活點滴,總是那麼的觸動人心。

慢活樂活、活在當下、活出價值、榮神益人,這是從偉宗兄身上所汲取的養份,豐潤了愚的人生。

人的一生以書寫的方式記錄下來,並讓兒孫後代持為念記,為勸戒,參閱遷善,活出美好,那是多有意義的一件事。
再次感謝偉宗兄邀請寫序,這是愚 無上的榮幸。

馬來西亞拿督 張孟晋

 

 

李 偉 宗 自 序
跌 宕 人 生

此書以一系列或長或短的文章描述我從幼至長人生歲月中的人、事、物:跨20世紀中至21世紀初,跨台灣、美國、中國、亞太,
涵括人生旅程,事業生涯,心思意念,靈路歷程。

我是平凡人,但有幸遇到一些非凡人、歷經一些非凡事。

小學時遇到非凡的竹師附小高梓校長和一起長大的蔣木。

中學時遇到非凡的新竹中學辛志平校長和葉榮嘉同學。

初二時遇到非凡的杜華神父和張志宏神父。

大二上時遇到非凡的老同室老朋友Pastor Don Baron(柏大恩牧師)和經歷非凡的那冬。

大三下暑假經歷非凡的成功嶺三個月預備軍官基本二等兵軍事訓練。

大四畢業後暑假經歷非凡的岡山空軍通訊學校三個月預備軍官電子雷達專業訓練、經歷之後九個月機場跑道旁導航雷達車
少尉預備軍官電子官兵役。

出國留學前經歷非凡的刻骨銘心之戀、兩年多太平洋分隔的生離、重逢、結合。

出國最初兩年中經歷非凡的求學、求職艱苦奮鬥。

從平凡菜鳥工程師開始事業生涯中渡過大部分平凡歲月中歷經為數不少非凡的人事物。

數十年事業生涯中有一段四年多非凡的間隙,歷經來來往往、反反復復、屢挫屢試、不斷奮鬥於創業,並經歷數年人生谷底。

然後是數年艱苦創業過程,包括兩個自創科技公司、兩個以配角抬轎者身份助友創業科技公司。

曾經歲月中經歷數十年對神的追尋,經歷神數次救我、護我、保存我,經歷非凡的決志信主、受洗重生,經歷神赦免諸罪,
經歷勤勉靈修、祈盼永生。

 

 

李 耀 宗 序
時 代 的 時 光 囊

耀宗二弟於1973 年以數學碩士學位畢業於University of Michigan(位於Ann Arbor 的密西根大學),1969 年以數學學士學位畢業於
台灣輔仁大學,1963 至1965 隸業於台灣大學電機系。耀宗弟的事業生涯:1973 年至2005 年在聯合國從事於同聲傳譯(Simultaneous Interpreter)工作。耀宗弟也翻譯了數十本書,大多數是從中文翻譯至英文。他是我心目中的翻譯大師(maestro)。 耀宗喜研語言
(languages),包括英文、法文、西班牙文。

先父(李若瑗先生,字「子玉」)本著天然的好奇和細膩的觀察,以他的流暢的文筆以日記形式詳實紀錄了他們那個動盪時代
他周圍發生的點點滴滴,留下他們那個時代的一個時光囊。
本書作者,我的哥哥李偉宗,從少年時期即展現了那種對人事物和感情的敏感性並將感受鋪陳於紙上的天賦。他的文章多次刊登在
報紙副刊上。

和先父一樣,他幾十年如一日地將他對他的時代他周圍的人事物的觀察和感受以海明威式的簡練文筆記述下來,給我們留下了他和我們
生活的時代的一鱗半爪。
(二弟 李耀宗寫於2021 年8 月7 日在美國紐約)

 

 

造 物 與 創 造 的 交 響 曲
李 燦 宗 序

燦宗三弟於1976 年以化學博士學位畢業於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altech, 加州理工學院),1970 年以化學學士學位畢業於
台灣大學,1976 年至1978 年在 Yale University(耶魯大學)的Department of Molecular Biophysics and Biochemistry(分子生物物理
生物化學系)從事於 Post-doc(博士後)的學習和工作,1978 年至1980 年在UCLA(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Molecular Biology Institute
(分子生物學院)從事於Post-doc(博士後)的學習和工作。燦宗弟於1980 年開始了畢生的生物化學界的事業生涯。他是我們三兄弟
當中學位最高的。

父親在世時是個會計師,同時也是個喜歡忠實、詳盡地記錄下周遭發生的大小事情和他自己的感受、感想的人。


顯然作者-我的大哥-得到了父親美好的傳承,如今得以匯集過去六十載的諸多寫作,成此一書-至為寶貴的「曾經歲月」。

作者出生於40 年代初期的中國-尚處於數十年內、外戰亂中的中國、積弱近百年的中國。

父親的日記反映出個人和整個國家民族頻臨存亡危機的迷茫、苦難和不屈不撓的奮鬥;大哥的「曾經歲月」忠實地反映了一段與父親
所處年代相對之下表面比較平靜但實則醞釀著巨大變化的世代。

這些故事發生在你我所熟悉的台灣、美國和大陸三地;文筆通俗、優美,像一部錄影機一樣將讀者立刻帶入、置身於故事之中-可以看到
人的容貌、聽到人的聲音、感受到人的情感。

讀者會發現一種美-像是李白的早發白帝城、像是荷馬的史詩、像是貝多芬的交響樂-一種造物者和受造者諧和的互動的美。
(三弟 燦宗寫於2021 年8 月7 日在美國加州聖地亞哥)

 

 

出版拙書的博客思出版社,拙書‘曾經歲月’已上架如下:

o ( 誠品) https://www.eslite.com/product/1001242162682171322006
o (MOMO購物網) https://www.momoshop.com.tw/goods/GoodsDetail.jsp?i_code=10097606
o (PChome) https://www.pcstore.com.tw/V015867/M83544506.htm
o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23975

 

       簡介拙書“曾經歲月” (以Webpage 方式簡介)

Google